智能船舶主要是指利用传感器、通信、物联网、互联网等技术手段,自动感知和获得船舶自身、海洋环境、物流、港口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,并基于计算机技术、自动控制技术和大数据处理分析技术,在船舶航行、管理、维护保养、货物运输等方面实现智能化运行的船舶,以使船舶更加安全、更加环保、更加经济和更加可靠。智能船舶是智能航运发展范畴中的重要部分,将革新传统船舶的驾驶和运载方式,使传统船舶的载运变得更为灵活,借助技术升级使船舶在运载过程中减少船员配备、增加运载效力、降低污染排放,最终巩固航运在运输领域的地位,满足航运业安全、节能、增效等方面的需求。
作为数字与智能技术时代的新兴领域,智能船舶已成为全球航运业的趋势性发展方向。现阶段,日本、韩国以及欧洲多国均将智能船舶视为重点发展领域,相继发布多份指导性战略文件,并在船舶智能系统、智能航行、岸基远程驾控、船舶编队航行等领域开启了一系列关键性技术研究项目,旨在抢占未来智能船舶技术高地。其中作为全球范围内最早开启智能船舶研究的国家,韩国依托大宇造船、现代重工与三星重工三大船企取得了智能船舶领域的发展先机,先后推出了“智能船舶1.0”“智能船舶2.0”等重大战略项目,并取得了多项成就。现阶段,韩国三大船企基本代表了韩国造船工业的实力和发展方向,并逐渐形成了以生产建造为中心、以应用带动研发的发展格局。
除了日本、韩国以及欧洲多国外,我国也不例外,目前也在不断的推进智能船舶行业商用的进程。技术层面,相关科研攻关取得积极进展,智能技术工程化应用初显成效,形成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基础,基本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。目前我国的智能航行技术发展水平处于世界第一方阵,但相关技术成果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,中国航海学会将持续发挥平台及人才优势促进成果应用实践、推动技术迭代升级。
政策层面,政府通过设立科技研发专项,出台民用及军用领域产业扶持政策、制定行业标准等多种方法积极培育智能制造产业,着力增强国防实力,而这些均利好行业的长期、持续发展。例如在国家战略层面,高端装备、海洋装备等产业属于“十四五”规划等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。在国民经济层面,随着智能船舶技术的应用、装备技术的升级,智能船舶、无人船艇的开发成为海洋工程发展的新方向。